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101章 特殊的友谊铁路 (1 / 3)
        第101章特殊的友谊铁路

        1963年12月,伊斯兰堡的冬日暖阳洒在外交部大楼的白色外墙上,将那些精美的伊斯兰风格雕花映照得格外清晰。会议室里,巴巴羊的外交部长拉希姆正小心翼翼地抚平协议文件上的褶皱,他布满老人斑的手指在羊皮纸文件上轻轻摩挲,生怕弄坏了这份珍贵的文件。

        "贵国真的愿意承担70%的修建费用?"拉希姆第三次确认道,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抬头看了眼对面坐着的兔子代表团,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他们身上投下斑斓的光影。

        兔子代表王铁山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带着温和而坚定的笑意。他身后墙上挂着的巨幅地图上,那条蜿蜒的红色虚线像一条生命线,连接起两国的疆土。"当然。"王铁山的声音不紧不慢,"这条铁路对两国都有战略意义。"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路线缓缓移动,"从东巴巴羊出海口,经哲孟雄、西藏、葱岭,最后回到西巴巴羊,全长预计超过3000公里。建成后,东西巴巴羊的陆上通行时间将从现在的半个月缩短到三天。"

        拉希姆的助手——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人小声嘀咕:"这得穿过多少座雪山啊..."声音虽小,却被王铁山听得一清二楚。王铁山微微一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沓照片,照片边缘已经有些卷边,显然是经常被人翻阅。"我们刚在青藏高原修了铁路。"他将照片一张张铺开,"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垭口都拿下了,还有什么好怕的?"照片上,一列墨绿色的火车正行驶在雪山之间,铁轨像一条黑龙盘踞在皑皑白雪中,车头喷出的白烟在蓝天背景下格外醒目。

        签字仪式后,拉希姆拉着王铁山来到铺着波斯地毯的阳台。远处,白象河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河面上几艘小船正缓缓驶向远方。"知道吗?"拉希姆突然说,声音低沉而沙哑,"我小时候,父亲去东边探亲要绕道海上,花半个月时间。"他掏出一个旧怀表,表盖里嵌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婴儿的合影,"这是他们唯一一次全家团聚的照片。"拉希姆轻轻抚摸着照片,"等铁路修通..."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东西巴巴羊就再也不会分开了。"

        1964年1月,勘察队出发了。张工程师裹紧棉袄,在海拔4500米的哲孟雄山口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呼出的白气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中瞬间凝结成霜。他的助手小李正摆弄着一台从501厂特制的高原经纬仪,镜片上已经结了一层薄霜,小李不得不用袖口不停地擦拭。

        "读数!"张工程师喊道,声音在稀薄的空气中传得很远,惊起了不远处岩石上栖息的一只雪鸽。

        "北纬27度41分..."小李的声音被凛冽的山风吹得断断续续,"见鬼,这风能把仪器吹跑!"他不得不蹲下身子,用背部为仪器挡风,冻得通红的双手紧紧扶着三脚架。

        不远处,巴巴羊的勘测员阿里正和向导争论着什么。阿里激动地比划着,羊皮手套在空中划出夸张的弧线:"这条路线上有冰川!夏天会融化!"向导是个藏族老人,脸上的皱纹像干涸的河床般深刻,他只是淡定地指了指山腰:"绕过去,我爷爷那辈就知道怎么走。"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风干的牦牛肉,分给冻得发抖的勘测队员们。

        晚上,勘测队在帐篷里开碰头会。昏黄的煤油灯将人影投在帆布帐篷上,像一出皮影戏。张工程师把地图铺在简易桌上,十几个红箭头标出了可能的路线。"最难的是这段。"他指着葱岭省的一段山脉,那里的等高线密集得像老人的皱纹,"这里地质活动频繁,去年还发生过滑坡。"说着从行军床下拖出一个木箱,取出几块带着明显断层痕迹的岩石标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