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052型驱逐舰
1961年3月15日清晨,大连造船厂设计室。
陈樾裹紧棉大衣,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他抬头望了望厂区门口那块斑驳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标语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推开设计室厚重的铁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烟草味、油墨香,还有二十多位国内顶尖船舶专家期待的目光。
"陈总工!可把您盼来了!"头发花白的老设计师张振华快步迎上来,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握住陈樾。老人手背上还沾着墨迹,显然已经工作了一整夜。
陈樾环顾四周,设计室的墙上贴满了各式舰艇图纸,角落里堆着十几个舰船模型。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正中央那张巨大的"诺顿海峡"号驱逐舰照片上——那是他在韩国海域用长焦镜头偷拍的,舰桥上方的相控阵雷达天线清晰可见,连铆钉的排列都一览无余。
"同志们,"陈樾从磨损的牛皮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叠照片,"这是我整理的鹰酱战舰资料,每人一套。注意保密。"
照片在专家们手中传阅,引发一阵阵惊叹。年轻的设计师小李瞪大眼睛,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流畅的舰体线型:"这水线设计...简直像刀切黄油一样!"
"不止如此。"陈樾打开那台从苏联进口的笨重投影仪,墙上立刻显示出更多细节照片。他拿起教鞭,指向舰艏部位:"注意看它的飞剪艏设计,配合这个角度的舷弧,在高速航行时能有效抑制甲板上浪。"
船舶流体力学专家王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这种设计理论上可行,但我们的钢材强度..."他的话没说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暴露出内心的焦虑。
"用鞍钢新研发的921A特种钢。"陈樾早有准备,从皮箱里取出一份盖着红章的材料检测报告,"屈服强度达到785MPa,比现有舰用钢提高40%,焊接性能也更优。"报告在专家们手中传递,纸张发出沙沙的响声。
张振华翻看着报告,布满皱纹的手指微微发抖:"这...这要是真的..."老人声音哽咽,想起了二十年前用木船打鬼子炮舰的往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