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49章 冷枪冷炮阶段 (1 / 4)
        第49章冷枪冷炮阶段

        1951年10月15日,棒子半岛的清晨笼罩在刺骨的寒雾中。三团二连的狙击手王铁柱趴在精心构筑的狙击阵位里,呼出的白气在浓密的胡茬上结了一层细密的霜晶。他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红星2型狙击枪,枪托上刻着的七道划痕在晨光中若隐若现——每道都代表一个战果。

        "柱子,九点钟方向,有动静没?"观察员小李压低声音问道,手里举着缴获的鹰酱M19望远镜,镜片上凝结的水珠被他用袖口小心擦去。

        "嘘..."王铁柱突然绷紧了身体,粗糙的食指轻轻搭在冰冷的扳机上。透过3倍瞄准镜,他看到800米外的敌军阵地上,一个钢盔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从战壕边缘探出来,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砰!

        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钢盔应声飞起,后面爆出一团猩红的血雾,在灰白的晨雾中显得格外刺眼。

        "第七个!"小李兴奋地在皱巴巴的笔记本上又添上一笔,冻得通红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枪真他娘的神了!八百米外说打左眼不打右眼!"

        这样的场景在整条战线上不断上演。随着战线陷入僵持,双方默契地进入了被战士们称为"冷枪冷炮"的奇特阶段——大规模进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狙击手之间的致命对决和小规模炮击的相互试探。兔子军将穿插战术发挥到极致,107火箭炮和红星狙击枪成了最令敌军闻风丧胆的"死神组合"。

        "陈总工!前线急电!"老周气喘吁吁地撞开设计室的门,手里挥舞着一张被汗水浸湿边缘的电报纸,军大衣上还带着室外零下十五度的寒气。

        陈樾放下手中正在调试的游标卡尺,接过那张皱巴巴的电报。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红星狙击枪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暴露的问题:枪机偶尔复进不到位,瞄准镜在零下30度时会出现水汽凝结,甚至有战士反映在连续射击后枪管会发生轻微变形。

        "果然还是没挺住..."陈樾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工作台,"棒子这鬼天气,比西伯利亚还邪乎。"

        他立即拉响紧急集合铃,技术骨干们顶着风雪从各个车间赶来。不到二十分钟,会议室的黑板上就贴满了前线传回来的故障报告和战士们用冻伤的手写下的改进建议。屋里的铁皮炉子烧得通红,却依然驱不散从门缝钻进来的刺骨寒气。

        "张师傅,枪机复进簧的材质必须换,要那种毛熊坦克上用的耐低温合金。"陈樾指着最上面一份报告说,呼出的白气在镜片上结了一层薄霜,"李工,瞄准镜的密封性要加强,最好能加装电热防雾装置,就像咱们给飞机座舱设计的那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