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巧妙收录
1948年的秋天,波士顿的枫叶红得格外鲜艳。陈樾穿着宽松的病号服,被同学们搀扶着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荫道上。他的脚步虚浮,眼神涣散,活像一具行尸走肉。
"陈,记得这里吗?"物理系的布鲁克教授指着图书馆大门,声音故意提高八度。陈樾茫然地眨着眼睛,嘴角挂着口水,却在心里暗笑——这老狐狸分明是在给暗处的FBI演戏。
【扫描启动】陈樾的意识场无声展开,半径二十米内的所有书籍瞬间在脑海中亮起。从门口《量子力学导论》到三楼珍本室的《流体动力学手稿》,无数知识像洪水般涌入系统。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将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
"啊...头...痛..."陈樾突然抱住脑袋蹲下,这个动作让他扫描到了地下书库的门锁结构。特工约翰逊从树后转出来,冷眼旁观着这场"康复训练"。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潦草地写着:"目标仍无好转迹象。"
"给他点时间。"布鲁克教授拍拍陈樾颤抖的肩膀,同时悄悄在他手心写了"3pm"。陈樾继续装傻,却记下了这个时间——下午三点,图书馆管理员换班,监控会有十五分钟空白期。
接下来的日子,陈樾的"康复之旅"成了校园奇观。他会在牛顿雕像前呆坐几小时,实则扫描完了整个工程学院的教材库;在实验室门口"发病"抽搐,趁机收录了最新型电子显微镜的构造;最绝的是在食堂把土豆泥堆成小山,FBI没发现那其实是浓缩铀离心机的简化模型。
"还是老样子?"1948年圣诞节前,约翰逊翻着厚厚的监控报告。照片上的陈樾要么在撕书页折纸船,要么对着黑板傻笑。没人注意到他折的每艘纸船龙骨角度都不同,那是舰艇设计的参数试验。报告最后一页写着:"持续观察,暂未发现异常。"
1949年元旦刚过,兔子大使馆的王秘书带着"新年慰问品"来了。陈樾扫描到礼盒夹层里的纸条:明日上午十点,纺织厂参观。他兴奋得差点露出破绽,赶紧把奶油蛋糕糊了一脸。
第二天,陈樾穿着滑稽的圣诞毛衣出现在波士顿工业区。陪同的FBI新手汤姆打着哈欠——谁会在意一个傻子盯着纺织机流口水?却不知陈樾正在疯狂收录:纺织机齿轮组、蒸汽管道布局、甚至厂房钢架结构,全变成了知识库里的三维图纸。他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这些宝贵的工业数据。
"他好像对机械有反应!"王秘书激动地大喊。这个发现让FBI放松了警惕,接下来的工业参观顺理成章。化工厂里,陈樾"不小心"打翻试剂瓶,趁机扫描了整个生产线;发电站中,他对着涡轮机手舞足蹈,暗地里记下了每片扇叶的合金配方。每次扫描时,他都能感觉到知识库在不断充实。
三月的一个雨天,转机来了。陈樾被安排参观港口货仓,远处军舰的身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掩盖了他因兴奋而泛红的面颊。
"船...大船..."陈樾突然挣脱看护冲向码头,特工们笑着看他被保安拦下。没人发现他摔倒时手掌贴地,二十米半径的扫描圈正好覆盖了停泊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舰体结构、动力系统、武器装备的数据如潮水般涌入他的大脑。
"让他去吧。"约翰逊叼着烟说,"反正连积木都拼不好的傻子能记住什么?"第二天报纸上就登出"夏国留学生痴迷玩具船"的趣闻,配图是陈樾在儿童池放纸船。这些"纸船"的每一个折痕都精确计算过流体力学参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