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自动装弹机构太巧妙了!"负责枪械的老李工程师拍案叫绝,"用弹簧钢片代替精密齿轮,亏你想得出来!"
陈樾笑着解释:"战场上灰尘大,越简单的结构越可靠。我管这叫''土法精密''。"
争论最激烈的是口径选择。有人主张直接用毛熊的12.7mm,弹药可以通用;有人建议仿制汉斯猫的20mm,威力更大。
"都不合适。"陈樾一锤定音,"12.7mm对新型战机威力不足,20mm又太重。我们折中——14.5mm!"
会议室一片哗然。这个口径在当时堪称另类,既不是国际通用口径,又没有现成弹药。
"弹药不是问题。"陈樾早有准备,又拿出一份弹药图纸,"用毛熊的弹壳加长改制,装药量增加20%,初速能达到1000米/秒以上!"
第28章防空需求
更让人叫绝的是他设计的"三用脚架"——可以快速切换成高射状态、平射状态甚至车载状态。老李工程师摆弄着模型,爱不释手:"这设计,毛熊看了都得竖大拇指!"
当天下午,样枪试制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陈樾亲自守在车间,手把手指导工人加工关键部件。
"这个枪管要用冷锻工艺..."陈樾比划着,"没有专用设备?那就用老张的土法子——把钢管加热后用水压机慢慢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