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织线为生
连着几日,苏微都在巷口补衣裳。天渐渐热起来,她额头上总沁着薄汗,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处,用灶心土按住,又接着缝。沈明懂事,搬个小石子坐在旁边,帮她捡掉落的线头,偶尔有人问起,就奶声奶气地说:“我姐姐手艺最好。”
攒下的钱渐渐多了些,苏微没舍得买米,反倒托那卖菜的老妪帮忙,从镇上的染坊讨了些下脚料——都是些染坏了颜色、或是织得稀松的粗麻布,便宜得很,一大捆才花了十文钱。
回到破屋,她将麻布在河里反复淘洗,去掉浮色和浆水,晾在屋檐下。风吹过,五颜六色的碎布片像面破烂的旗子,招摇着,却也透着股生气。沈明好奇地扯着布角:“姐姐,这能做什么呀?”
“做帕子。”苏微笑着摸他的头,“做成帕子,能换更多钱。”
她的想法是,补衣裳终究是替人收拾旧物,不如自己做些新物件来卖。帕子是寻常人都用得上的,用这些碎布拼起来,颜色虽杂,却也新鲜,或许能讨巧。
说干就干。夜里,苏微点着捡来的油灯,将碎布剪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再用细密的针脚拼缝起来。她的针脚向来齐整,即便是拼接碎布,也走得笔直匀净,接口处几乎看不出痕迹。她还在帕子的边角绣上简单的花样——几茎兰草,或是半朵梅花,都是在沈府时看柳氏绣过的,虽简单,却比素面帕子多了几分雅致。
沈明趴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小脑袋歪在她膝头。苏微低头看他,月光从破窗棂照进来,落在孩子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影。她放缓了手里的动作,针脚更轻了些,怕惊醒了他。
三天后,第一批拼布帕子做好了,一共十五块。苏微挑了个晴好的日子,将帕子整齐地摆放在一块干净的木板上,旁边依旧放着针线笸箩,补衣裳和卖帕子两不耽误。
起初,人们只看稀奇。镇上的帕子不是素色粗布,就是有钱人用的细棉印花,从没见过这样五颜六色拼起来的。一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蹲下来,指着块蓝紫相间的帕子:“这上面的花真好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