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去了,你也知道我的性格,我去了再让他们不自在。”
“那好吧。”
何雨柱放下电话,拿起笔,在摊开的全球地图上,纽约、伦敦、中东的位置,画下了更深的标记。
汇丰银行总部,气氛凝重。
大班沈弼看着新闻,脸色阴沉。
黄河实业在石油危机中攫取的惊人财富、在新界近乎垄断的土地储备、对公屋项目的强势把控,再加上此刻联合国决议带来的巨大政治变量,让汇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必须制衡黄河!”沈弼对下面人说,“公屋项目体量巨大,不能由黄河一家独吞。立刻联系房屋署,重申我们支持引入多家有实力的承建商,分散风险,确保公平竞争!”
之后汇丰的人多次跟港府提出这个问题。
然而,港府房屋署的回应相当官方且冷淡:“黄河实业在资金、土地储备、工程效率和质量承诺方面,是目前唯一能确保项目如期高质完成的承建方。引入更多承建商需重新评估资质、分割标段,将极大延误工期,不符合当前紧迫的民生需求。感谢汇丰银行的建议。”
现实冰冷而清晰:没有第二家能在规模、成本、速度上与此时的黄河抗衡。汇丰的提议,石沉大海。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一间阶梯教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