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找到了一小罐银钱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就有时候走路上都能捡到撞晕的兔子,摔个跤就能找到百年何首乌……生活竟然越来越有盼头了。
于是他们一家开春后竟然也没打算下山,干脆就在山里住下,就近开垦了三分田地种菜,还找工匠重新置办了山神庙,把破烂小木屋变成了青砖瓦房。
有了房就有了家,有了家,家底也就慢慢攒起来了,尤其是随着刘梦渐渐长大,去学堂蹭了几节课自主学习了文字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开始还只是卖卖猎物药材做做新鲜小吃摆摊的零碎生意,随后就因为一个意外救了员外老爷而搭上了药店和酒楼的行当,从此生活平顺。
十里八乡都在议论刘三郎的发迹道路,短短几年,竟然就从破落的猎户摇身一变成了个富豪乡绅。
大家都说是山神保佑,于是曾经破落的山神庙香火渐渐旺盛,附近村庄的粮食收成也越来越好,虽说不至于大富大贵,但至少不会饿肚子。
既然不会饿肚子,那村里人就开始有了闲暇时间,有的会读书写字纺织钓鱼啥的,但更多的则会聚在一起说闲话。
“刘三郎的命真好,居然娶了一个那般贤惠的夫人生了一个那么聪明的女儿。”有男子感慨抽了一口旱烟。
立刻就有妇人不屑吐了一口瓜子皮:“也就那样,李氏做的那些小吃食不过一时新鲜,我后来也能做,只是让她占了先机卖给了城里的酒楼,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刘三郎厉害,身手好会打猎,在山里跑找到了奇特的作料。”
“妇人之见!那些东西就连县城里的先生都不会做,更不用说刘天赐那姑娘四岁就能写文作诗,简直就是天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