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万山厂的人来,肯定也是为了导弹发射车的事情吧?
秦淼走了出去,看着几名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几位同志远道而来,辛苦了,咱们去那边的办公楼,找个会议室聊聊!”
让铁老大的人进入这边的研发部门,是为了暴露己方的396柴油机图纸,简单来说,就是做个局,而眼前的这些人……秦淼其实并没有多大好感。
在后世,国内造导弹发射车的,有泰安厂和万山厂两个工厂,万山厂发展迅猛,因为苏联解体后,他们和白毛的明斯克厂成立了合资公司,拿到了MAZ543底盘技术,很快就步入辉煌。
六轴,八轴……这些底盘车很快就出来了,一时间风光无限。
但是,只靠引进,没有创新能力,肯定是不行的,MAZ543装个飞毛腿正好,继续扩大,宽度就不够了,就只能向高处发展,结果,搞出来的车子,几乎就是在车顶扛一枚导弹。
因为严重超高,所以开车必须得小心,搞不好就会翻车,老毛子的白杨-M洲际导弹发射车,和这个类似,几乎就是翻车王。
很多媒体吹嘘白毛贡献,说什么白毛雪中送炭,送上导弹发射车技术,让我们东方导弹发射车达到世界第一,就是在吹万山厂的,可惜,后期万山的导弹发射车,几乎都出口了。
不管是北棒子,还是老巴,看他们阅兵时候,一排人站在高高的车顶,守护在导弹旁边,那就是万山厂的杰作。
而我们大名鼎鼎的东风-41洲际导弹发射车,用的是泰安厂的产品。
而泰安早期发展缓慢,只停留在五轴车的底盘研发上,但是厚积薄发,针对老毛子的导弹车缺陷,进行改进。
车体加宽,发动机下移,这样一来,导弹就不用戳在高高的车顶了,直接下沉到了车体的凹槽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