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禅观与净土》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次跟大家共同讨论的主题,是有关大乘的禅观跟净土宗念佛的一种相互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从正法时代到像法时代到末法时代,为什么我们现在必须要把净土的信仰跟大乘的观照做一个结合呢?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我想,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我们会很容易地把佛号创造出来,因为佛号只要经过念诵听,自己创造声音,你自己再听回去,自念自听,这个佛号就成立了。但是作为一个“阿弥陀佛”的音声,它是不是真实地跟弥陀的本愿产生一种感应的作用,这个就没人知道了。所以,我们现在只注意创造佛号而不知道去引导佛号。我们必须把佛号引导到弥陀的本愿,所谓的感应道交,这样的佛号才有真实力量。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创造一个真实的佛号,一个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的佛号呢?这一点我们简单地说明一下。
佛教的人生观,它解释人生主要是从因缘的角度开显出来——诸法因缘生。我们今生所出现的所有的现象,跟你过去的因缘是有关系的。为什么有些人今生快乐的时间很多,有些人一生当中充满了痛苦?这都是有它的规则,有它的章法的,就是他过去生的因缘创造了今生的快乐跟痛苦。所以,在佛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谁能够在今生掌握因缘,就掌握了自己的来生。你今生的结果是前生的因缘创造的,由此类推,那么你今生的因缘又创造了来生。所以佛教的因缘观是隔代受报,叫三世因缘,过去决定今生,今生决定来生。所以,从修行的角度,你要掌握你的来生,你一定要掌握你今生的因缘。
今生的因缘分成两块:第一个,外因缘;第二个,是内因缘。
什么叫外因缘呢?就是我们过去生的善恶业力这一部分,这个业力会不断地出现生命的结果。比方说,你今生会做谁的儿子、你今生会做什么事业、你会活多久、你会跟谁组成家庭等等。这种外因缘,在佛教里面的态度只有两个字,叫作认命。其实,外在因缘对你的影响不大,因为它是暂时的,它总会过去,我们没有必要在外在的因缘花太多时间。所以,你看佛陀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外在的因缘,他告诉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第一个,它生灭变化;第二个,它虚伪无主,你不能掌控。所以你不要把精神体力放在外因缘,因为它总会消失掉。
佛法的重点在内因缘的修学,就是你的思想,因为你的思想会产生一种相续的力量,这是最可怕的。业力会给你短暂的痛苦,但是思想会给你长久的痛苦,会让你生生世世根本无法自拔,如果你思想不改造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