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未来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潜在业力,而于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来之新生命,名生。
“生”它就是一种来生受生得果报。那么它是怎么来呢?
有两种可能:第一个是于外在的。今生所造的业去得果报,也可能来自于潜在爱取的触动,产生业力得果报。在哪里得果报呢?在三界六趣四生中得果报,又变成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叫做“生”。
再往下看。
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与之俱来。
那么一个人受生,当然就必须要经过老病死的过程。就是不管他福报大,福报小,他一定要受老病死的折磨,这个就是他来生的命运了。
我们现在比较在乎的,就是说我们透过前面的忏悔皈依发愿,已经成功地把今生所造的业给调伏下来,那么后面也开始如法地持戒。理论上我们今生的业处理得很圆满,但是我们现在怎么才能不去激发前生的业?现在我们看看到底要从哪里下手,因为你不可能对所有的法都去对治,你精神体力有限。
我们来看看,感受有没有错?“受”,是从“受”下手吗?感受没有错。你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感受,我也不吃饭也不睡觉,把这个眼睛鼻子都把它蒙起来,这一方面也不现实,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因为感受没有错。感受不会激发业力,它只是过去业力的显现。
你说“爱”,从“爱”下手,有一点强人所难。你说一个人不打妄想,除非你在三昧禅定当中。你说,我现在开始什么想都不要了,一切法无想,你做不到!不可能!你只要在散乱当中,你一定会打妄想,所以这个“想”,它也不是问题。
真正去触动过去业力来自于“取”——执着。只有打妄想不能启发业力,因为它是一个生灭相。但是当这个妄想跟执着结合以后,它产生一种坚固的、相续的力量,就变成执着了。
妄想跟执着最大的差别,来自于妄想它没有想要付诸行动的意乐;执着,它有明确的付诸行动的意乐。比方说,我很喜欢喝咖啡,不障碍往生,但是我一定要喝咖啡,障碍往生,因为你是“取”。我一定要喝咖啡这种念头,就容易去触发过去的业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