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袭爵复爵的时候,该拉一把还是要拉一把的,勋贵不是士族门阀,有可以保证家族传承的名望和产业,勋贵的一切来自爵位,谁也不想自己百年后,后人守不住爵位,历来既得利益者总是排外的,互利共赢只在彼此之间,因此勋贵要看的不是一代人,而是代代相传,谁也不知道那一代自己后人出个没出息,这就是需要其他勋贵在关键时候帮一帮谁也不想自己的子孙孤立无援。
爵位说到底是圣人授予,兵部可授不了爵位。军中立功了,军中之人想要的,爵为首,次为勋,再次才是职。
降等袭爵,子孙只要不是纨绔,也能站在高位。而勋可以有土地产出的财富,这些产出可以让子孙富足,但是再高的官位却传不到子孙手中。
勋贵为什么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高人一等,因为小人报仇从早到晚,逞凶一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时而动。勋贵报仇百年为期,断子绝孙。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前厅中,三品的紫衣大将坐在下首,而四品的苏策却能坐在主位的原因。
苏策知道这些紫衣大将们以自己为首,除了信任自己是安北军主,剩下的就是敬畏自己身上的爵位了,但是军中能称为紫衣大将的将军,哪一个身上没有傲骨,他们可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是却不能被屋主人被人按着低头,否则以后上了战场被坑死了都不知道。
因而苏策去选将,而是将选择权交给紫衣大将,现在的苏策还没有老帅李思哲那样的威势。
对于军中之人来说,要不是严酷的军律,谁平日愿意远离家人地方轮番,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戍边,过着提心吊胆、刀头舔血的苦日子。
不过到了大军出征时,这一切却颠了个个,因为出征意味着军功,战功是最顶用的功劳,生在大乾,籍贯上写着军户的人,可以用军功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苏策刚走,李常让人摆好酒席,前厅中的紫衣大将和前院的绯衣将军们纷纷落座,只是对于苏府美味的菜肴和散发着酒香的百果酿,这些将军们却只是浅尝即止,调往安北都护府的名额有限,一个桌子上坐着的同袍,此时却成为了对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