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胜兵先胜而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困师必阙,穷寇勿迫。
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另外还有根据大乾国情写出来的十三篇。
《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圣人赵钰民看完后,沉默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便传口谕,此为《军策》,不可复写,永存兵部,军中非五品不可读,无侯爵背书者不可读,私授他人者灭三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