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明已经用它的命来告诉了莫子布,单纯用宦官的司礼监,还是不可能斗得过文官系统。
所以莫子布准备一面不让勋贵武臣堕落的太快,又开始培植新兴的实业资产阶级进入权力中心。
还将内司丞改称鸾台,鸾台官员来源完全敞开,所有具有举人以上功名者,不用参加科举,只要得到皇帝的征召,就可以成为鸾台的一员。
当然,鸾台的官员,就不能叫什么首领太监、秉笔太监了。
鸾台分为侍从文官司、参谋军官司、内廷转运司三个衙门。
官长分别为侍中、参谋将军、转运督监,鸾台首领为枢机大臣,分设左右大臣,掌握批红大权。
这官制和礼仪基本一样了,军队编制也要立刻趋同。
原本大虞由近卫、镇军、临时征召义从这一套模式,转换为由皇室提供饷银的禁军,驻扎京师的京营和分驻各地的镇军。
禁军以近卫军为番号,特殊会有赐名,比如现在的羽林近卫、龙骧近卫等。
禁军目前保持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共分五团,每团三千人,采用欧式的团-连模式。
又恢复明朝的京师十二团营制度,这十二团营由原本的镇军组成,各团的番号取消,采用明朝四武、四勇、四威命名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