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隆祐帝毕生心血未能呈现,选择二皇子为储君,接替变革大权,也是一门好的选择。
只是这二皇子生性好勇斗狠,崇武轻文,难免有好大喜功之嫌。
再扭头,皇后又问三皇子刘昀,“昀儿,你又怎么看?”
“回禀母后。”三皇子年纪最小,也最为瘦弱,平日里沉默寡言,并不多爱说话。
“定国公胜在‘分势’,以‘大利大义’分化北方寒门与江南世家,再以‘道器相生’瓦解道统桎梏。”
“此非一辩之胜,实乃时势所趋,父皇辍朝数月却允此辩会,恐早知新学势在必行。江南学阀垄断经义久矣,岳凌是代天下寒士执刃破局。”
此言一出,皇后便以为很有学问了。
胜势总结的很到位,人心总结的也很到位,最后还将功劳落在陛下身上些,为岳凌遮掩些锋芒,倒像是他露出了稍许人情世故的圆滑。
皇后很是满意,但也不轻易作赏,她不希望宣武门的旧事,要在她的孩子之间上演,所以不会厚此薄彼,极力避免着这一切。
“都不错,下去歇息吧。改日让定国公进宫来,教授你三人读书。”
“遵命,儿臣告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