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个事儿?用算盘把原子弹给打出来?”
赵教授听到于业的这个构想都特么懵了,在他的认知中实在是无法把算盘这种相对比较简陋的原始计算机和涉及到原子间最精微反应的原子弹联系在一起。
“是的,既然我们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机时,那我们就用人海战术,把所有会计算的人全部拉过来,就算是用算盘打,也要把原子弹的理论推演给打出来。
计算一遍怕错误的话,那我们就计算两遍,两遍不行的话我们就计算三遍,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把原子弹在纸上给打出来!”
于业似乎是回想起了当年这帮大佬们就是用算盘一珠一珠地把原子弹给打出来的,现在这个情况下再打一轮又有什么不行?
厂长的想法似乎是给了几个人启发,按照这个思路可行性还是很高的,把整个计算过程拆分,完全可以操作。
只需要确保拆分出来的每个环节计算结果是正确的,那么最后拼在一起,最终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
针对每个环节来说,需要的不是99%,而是经过三遍五遍甚至十遍验算的100%,这样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去哪儿找那么多能用算盘的人呢?在这221基地里,满打满算也就这么几百号人会用算盘,而且这几百号人还要做很多其他的项目,根本不可能全力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赵忠尧教授有些发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