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四百一十二章 提升士卒待遇 (1 / 4)
        第四百一十二章提升士卒待遇

        「第四条,徭役政策,从明年一月一日起。开始服役的年龄从十八岁上调至二十岁。结束服役的年龄从五十岁下调到四十岁。服役人员每年除兵役之外,服役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每次服役结束,责任人应当出具服役证明,避免多次征招。兵役每两年服役一个月,由各县县尉负责。战争期间可随时征调服役,不得抗拒。」赵括继续说道。

        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帮助官府修路,修宫殿,开河渠,以及戍卒、更卒等等都属于徭役,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从起源上来说,徭役并不是为了压榨百姓,获得无本劳动力。周朝建立之初,国人与国君共享国家。国家强盛,国人与之俱荣。国君昏庸,国人也可以逐君,重立君主。

        不要说修路,挖河这些事情,就是外敌入侵,国人也都是扛着武器,架着战车就冲上去了,压根不需要国君逼迫。

        时过境迁,现在国人、野人的概念早已淡化,君权一步步加强,徭役也逐渐变成国家强压在人民身上的重担。

        如果说一开始使用徭役的原因是因为国家没钱,那么到了后来,即便国家有钱也不会花钱招工人。

        毕竟,能白嫖谁会选择花钱呢!

        古代君主一旦修建宫殿,大兴土木,便会引起百姓不满,被所有人大骂,不就是因为不给钱吗,如果每天发工资,百姓会不满?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兴土木,百姓也只会夸他是圣君,每天高高兴兴来上班。

        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有个地方赚钱,哪怕苦点累点也是非常幸福的。

        赵括没有直接取消徭役,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生产力不允许,赵国虽然赚钱快,但是花钱更快,赵国需要一部分不花钱的劳动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