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办法赵括都在努力,通过壮大墨家和医家,来庇护百工。
下面响起嘈杂的议论声,即便是战国时期百工没有沦为下流,但也绝对算不上上流,更从来没有哪个君主如此重视百工,将其与官吏并立。
有些人甚至想站出来反对,但是看到最前面两列的魏无忌、赵胜、乐毅等人,最后只能默不作声。
赵括现在能宣布,很显然已经说服了上层所有人,只要这些人站在赵国身边,他们就是跳的在狠也没用。
而且……他们中还有至少三分之一是赵括的死忠。
“第十四条,各地产业规划调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只有让百姓多赚钱,赚多钱,国家才能变的更好。但是由于生产力的不足,交通的不便,普通百姓很难远离家乡,到城中工作赚钱。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各地建造小而多的工坊,有些东西还要允许他们带回家中做,让他们在家乡就能赚到钱……”
接着,赵括将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规划的产业依次宣读,上党的人参、山楂、煤、养鸡场……太原的老陈醋、煤、枣子、红枣酒、高粱酒……河间的柿子、柿子酒、水产、鱼干、鸡、鸭、鹅……
还有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丝绸、桑甚、桑甚酒。
男耕女织的时代,到处都能见到桑甚树,夏天结满了黑紫色的果实,虽然好吃,但是不耐储存,摘下来没多长时间就坏掉了。
典型的买不到卖不掉。
酿成酒不一样了!既能节省粮食,还能多赚钱,而且赵国人喜欢喝酒,只要是酒就不愁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