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最为寒冷,影响最为深重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都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甚至连广东等靠近热带地方都狂降暴雪。
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从万历十三年开始逐渐变得明显了起来,到万历二十八年前后骤然开始加剧。
万历四十八年间,有灾荒记录的占了二十五年,越往后推,灾荒越是频繁和剧烈。
而到了崇祯登基之后,灾变彻底达到了顶峰。
崇祯共有十七年,十七年间,连年灾荒,未有一刻停止。
接踵而至的天灾、不断的加派、肆虐的流寇、腐朽的官僚,最终彻底摧垮了明朝本就脆弱的财政。
就是在科技发达的后世,天灾仍然能够造成巨大的破坏,更何况是连来往通讯都要靠快马加鞭传递的此世。
正是因为天灾,才使得明末之时的起义军,不同于其他历朝历代的起义军。
无论是秦末之时的陈胜吴广、还是西汉的绿林赤眉、东汉之时的黄巾黑山等众。
还是隋末的杜伏威瓦岗,唐末之时的庞勋王仙芝,元末明初之时朱元璋、陈友谅等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