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那当然是大明除掉乱臣贼子,帮澜沧复国。
亲明派占据了新朝的所有职位,在他们的操持下,这些人迫不及待地和大明签订《琅勃拉邦条约》。
内容为澜沧放弃自主权,自愿成为大明的附属国,同意大明驻军本国,几乎就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明军也因为这个条约,驻军湄公河,把触手伸进了中南半岛内陆。
作为兵部侍郎,于谦亲自过来考察了这片大明的新增领地。
如果说交趾是中南半岛诸国海上进攻的桥头堡,那么澜沧也就是后世的老挝,掌握着中南半岛重要的水运渠道湄公河,那就是陆上进攻的桥头堡。
通过湄公河,物资和兵力可以通过云南顺流直下,贯穿整个中南半岛的腹地。
不夸张说,这里就是大明南征的重要支撑点。
于谦考察过后,在徐闻的支持下,上书奏请建立湄公河水师。
有越王的背书,自然毫无悬念。
早就在大运河等内河上实验过的成熟战船,被应用在湄公河流域,大明直接在澜沧建立造船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