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户手写日记’功能加进去,”他指着屏幕上的后台界面,“让消费者能看到每罐蜜从开花到熬制的文字记录,就像张奶奶平时跟我们唠嗑那样。”王诗嫣不知道的是,张子豪这两年在杭州创办初心互联网科技公司,正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为农产品建立“真诚溯源系统”,他桌上那本厚厚的专利证书,第一页写着“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生长周期可视化方法”,发明人栏里是他和几个农户的联名签名。
第二天,王诗嫣没有闲着。她先去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然后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她学的是中文,加上有直播的经验,找一份文案或者运营的工作并不难。但当她在简历“工作经历”栏写下“前主播”时,却犹豫着删了又改,最终只写了“新媒体内容创作者”。她知道,这个身份标签背后,可能藏着面试官的偏见。
很快,她就收到了几家公司的面试邀请。其中一家叫“梦回大地”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官看着她的简历,眉头微蹙:“王小姐,你之前做主播的经历……更偏向娱乐化,我们需要的是能沉下心做内容的运营,你觉得自己能适应吗?”
王诗嫣攥紧了手心,指甲掐进掌心:“我明白您的顾虑。”她打开手机,调出自己做主播时策划的几个助农短视频,“这些是我尝试结合农产品特点做的内容,虽然当时流量导向较重,但我积累了用户互动和内容策划的经验。现在我更想做‘真实有温度’的内容,就像贵公司‘挖掘生活微光’的理念一样。”她特意忽略了直播间的打赏数据,只讲了如何与农户沟通、如何呈现产品背后的故事,说到激动处,脸颊微微泛红,像极了大学时在课堂上分享读后感的自己。
面试官看着视频里她蹲在农田里拍作物生长的画面,又看了看她素净的脸(只涂了防晒霜),语气缓和下来:“你的内容敏感度不错,就是需要放下‘主播思维’。我们公司不追求虚高流量,更看重内容的真实性。”
王诗嫣用力点头:“我明白,我就是想找这样的平台。”走出面试间时,她才发现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第一次在“非表演”场合,如此坦诚地剖析自己的过去与渴望。
拿到offer的那天,她第一时间想告诉张子豪。犹豫了很久,她还是拨通了他的电话。“子豪,我找到工作了!”她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随即传来张子豪温和的声音:“是吗?恭喜你。在哪里上班?”
“就在这附近,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王诗嫣详细地说了公司的名字和地址。
“挺好的,”张子豪说,“以后好好工作,别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