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他们太过教条主义了,不懂灵活变通。
对此高飞也也不否认,毕竟国内的电影营销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随意性强一点,但也常常能见到奇效。
但是在操盘了几部电影之后,高飞还是选择学习好莱坞的那套营销模式。
原因很简单。
国内的电影营销虽然有可能带给人惊喜,但是太过依赖主持者的才能了,不具备可复制性。
如果高飞还是当初的那个电影工作室,那没关系。
充其量就一部电影,韩莉怎么样也忙得过来。
但是随着周易影视每年的电影产量逐渐达到3-5部,原来的那套自然也就不适用了。
因为就算是像韩莉这样的工作狂,也不可能在早期的营销框架中同时兼顾五部电影。
因此之故,在韩莉的主导下,后来周易的营销宣发模式也开始逐渐和好莱坞的那套差不多。
当然,学习的过程自然免不了痛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