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开拍的时候,剧组的一干主创都还是学生,资金和经验都严重不足。
他们甚至穷到没钱买专业设备,也没钱买打光设备,甚至没钱请群演……所以《毛骗》最后能拍出来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对于周易和广告商来说,《毛骗》这个例子并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
故此江虹一开始和广告商接触的时候十分被动。
一边是她不想贱卖,而另一边广告商也不敢出高价。
于是双方的交流曾经一度陷入僵局。
最后还是江虹借用电视台的标准,将点击率和收视率挂钩,并且开创性的提出用点击率和广告商对赌。
不对,也不能说是签订了什么对赌协议。
应该说是江虹用她多年的财务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灵活的广告赞助方案。
那便是以点击率为标准确定广告费用。
用她的话来说,如果《灵魂摆渡》上线之后点击率不好,那么广告费用就直接按最低档计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