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三十二章 转移矛盾 (1 / 3)
        第三十二章转移矛盾

        美国眼中的人才是什么呢?爱因斯坦、朗道那种,必须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科学家,在美国人眼中才是人才。

        换句话说美国只认为一己之力创造出来一个产业,最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科学家,才是美国所需要的。

        但是现代社会其实不像是工业革命早期那样,出来一个天才推动历史前进了,美国人的人才标准放在十九世纪还差不多,在二十世纪中业肯定不行。

        事实也正是如此,美国掠夺德国人才的回形针计划,连同德国火箭工业科学家的家属加在一起,最后也不过一千多人。

        也就是说,德国这个二战时期就算不是最强大,也是最强大之一的军工产业,被美国认为是美国需要人才的只有几百人。

        甚至就连这几百人到了美国,长期也是处在无所事事当中,直到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才把这批到了美国的火箭科学家推到更高的岗位。

        美国需要的德国科学家就仅限于火箭领域,甚至连德国主导过核工业的海森堡,在美国人眼中因为美国已经成功研发了原子弹都价值不大,留在了战后的德国。

        那么掠夺德国人才的计划就没有这么难,美国只对火箭专家感兴趣,其他科研人员在美国人眼中一分不值。

        这些美国不感兴趣的产业人才,美国根本不会和法国抢夺,所以美国和法国在抢夺人才上面矛盾不大。

        反过来德国的军工优势产业都有什么呢?航空技术,这是法国迫切需要的,虽然在打包德国火箭专家的过程中,因为航空航天不分家,一部分德国航空业的人才也被美国人带走,但剩下的仍然是法国所需要的。

        地面的主战坦克技术,到了战争后期,其实德国坦克制造已经和苏联无法相比,美国和英国都不重视陆军,因此这应该是法国最容易达成目的技术。

        潜艇,德国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在水面舰队追赶英美,不得不集中在水下想办法,XXI型U艇是首款真正潜艇(水下航速17节>水面航速),通气管技术使潜航时间大幅延长,直接影响冷战潜艇设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