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动员出来的官兵都认为战争时间不会太长,然后所有的战争浪漫主义情绪,都被四年的战壕战磨灭个干净。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包括法国都知道战争不可避免,对战争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波兰那样的国家都保持着一百万常备军同来防止德国入侵,在战争伊始,参战国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所以德国没有全面动员只是一句屁话,欧洲参战国在正式开战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战争爆发的准备。
法国也是如此,以法国三千九百万的人口,动员出来的参战兵力已经竭尽全力了。
马奇诺防线本来就是让德军绕道比利时为目的,这样战火也许可以被遏制在比利时境内,防止一战法国北部被打成焦土旧事重演。
结果在赶赴比利时边境的时候直接被拦腰斩断,两百万法军进战俘营,超过百分之五的人口不到一个月就成了战俘,那还打个屁,一战法国阵亡的士兵也没有超过两百万。
拿破仑战争之后,法国已经陷入人口低增长阶段,心中也熄灭了争霸的念头,外交政策转为和英国交好。
普法战争之后法国知道单独对抗并非德国的对手,开始拉拢帝俄。
这些举动就是表明,法国知道单独面对德国绝对没有好下场。
一战更是强化了这个认识,所以当敦刻尔克出现之后,整个法国的心态都崩了。
法奸这么多,也是法国人接受了战败,打不赢德国人,那和德国人合作并非是不可选择的选项,像是戴高乐那样的抵抗者是绝对少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