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三十五章:槐林嘴危机 魏取舟英勇担当 (3 / 4)
        1939年秋,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皖中军政党政军委员会宣告成立。这一组织的诞生,犹如黑暗中的明灯,将皖中地区分散的抗日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它整合了各方军事、政治资源,协调各抗日队伍的行动,制定统一的战略方针,为皖中地区的抗战事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委员会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坚定的共★★人,也有爱国的民主人士和地方武装力量代表。他们摒弃前嫌,携手合作,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日寇赶出皖中,收复失地,拯救苦难中的人民。在皖中军政党政军委员会的领导下,皖中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抗日武装相互配合,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保卫皖中、保卫全中国的抗战事业,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1939年3月,那是个被战争阴云笼罩的年份。驻扎在盛家桥的日本鬼子,如恶狼般将贪婪且凶残的目光投向了槐林嘴,一场残酷的扫荡即将拉开帷幕。

        黎明的曙光还未完全驱散黑暗,日军的队伍如鬼魅般潜行,伴随着阵阵沉重的脚步声和武器碰撞的声响,逐渐向槐林嘴靠近。

        当第一缕阳光试图穿透晨雾时,日军已将槐林嘴团团围住。老街的门楼被封死。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扫荡开始了。日军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挨家挨户地搜查。他们踢开村民的家门,粗暴地闯入屋内,将值钱的财物洗劫一空。稍有反抗的村民,便会遭到日军无情的殴打甚至杀害。

        村子里顿时哭声、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熊熊大火在几处民房燃起,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将槐林嘴的天空染成了黑色。日军在村里肆意横行,见到年轻的妇女便露出丑恶的嘴脸,欲行不轨之事。老人们试图阻拦,却被日军残忍地推倒在地。

        一些勇敢的村民,在这绝望的时刻,拿起了家中简陋的农具,试图反抗。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微弱。然而,他们毫不退缩,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不屈。

        魏取舟和女儿魏守霞在巢湖庙进香,听到了枪响,立马上了五吨小黄稍子。他划着船朝马尾河驶去。

        1939年,盛家桥日军对槐林嘴的扫荡如恶魔降临,恐惧瞬间笼罩整个村庄。槐林嘴的百姓们拖家带口,慌不择路地朝着黄泥荡的圩子奔逃,形成了一股庞大的跑反人流。

        圩子里此刻挤满了惊慌失措的人群,老人的咳嗽声、孩子的哭闹声、妇女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人们脸上满是惊恐与疲惫,刚刚逃离日军的魔掌,此刻还心有余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