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三十五章:槐林嘴危机 魏取舟英勇担当 (1 / 4)
        第三十五章:槐林嘴危机魏取舟英勇担当

        1938年的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然而,战争的阴霾却如厚重的乌云,无情地笼罩着中华大地。日寇妄图速战速决,集中优势兵力,如饿狼般疯狂扑向徐州与浦口。其攻势凌厉,所到之处,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5月,合肥与巢县在日寇的凶猛攻击下,先后沦陷。合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巢县,那片孕育无数生命的土地,瞬间被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城市化为废墟,百姓惨遭屠戮,往日的繁华与宁静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痛苦与绝望。

        仅仅时隔一月,6月,无为也未能幸免于难,落入日寇魔掌。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国民党大批嫡系部队竟不战而溃,如惊弓之鸟般纷纷逃窜。其中,桂系第五陆军也放弃了皖东北,狼狈逃至大别山区。

        随着这些地区的沦陷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溃败,皖东、皖中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土匪流氓也趁机横行,社会治安荡然无存。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如风中残烛,朝不保夕。年轻力壮者被抓去充当劳工,老弱妇孺则惨遭杀害。粮食被抢夺,房屋被焚毁,整个皖东、皖中地区哀鸿遍野,仿佛人间炼狱。但即便如此,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并未屈服,他们在苦难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奋起反抗、驱逐日寇、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1938年4月底,大地春寒未褪,新四军四支队肩负着民族的希望与使命,从霍山以西之流坡町毅然东进,踏入皖中地区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

        支队领导机关驻扎在舒城东南之东蒋冲,这里成为了指挥皖中抗战的核心枢纽。第七团犹如一把利刃,沿着金牛镇、盛家桥的路线,迅速切入巢县以南地区。他们深入敌后,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据点,开展游击战争,像一把楔子深深插入敌人的占领区,不断袭扰日寇,打乱其部署。

        第八团的行动同样积极而灵活。他们先是在安合路沿线和庐无地区活动了一段时间,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巧妙的战术,在敌人的交通要道附近打击日寇,破坏敌人的补给线,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之后,第八团开赴合含,不久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淮南路东全椒一带,进入皖东地区。在皖东,他们继续扩大抗日力量的影响力,与当地民众紧密结合,共同抗击日寇。

        而第九团则活跃在巢县、无为地区。这片区域战略位置重要,第九团在这里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或设伏于山林之间,或突袭敌人的据点,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保卫皖中地区的人民、恢复失地做出了不懈努力。

        新四军四支队的各团在皖中、皖东地区的英勇行动,如同一簇簇星星之火,迅速燃起了抗日的燎原之势,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带来了希望,成为了抗击日寇的中流砥柱,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日战歌。

        1938年8月,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旗下,我党凭借统战工作的智慧与努力,通过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任命,让一贯对我党表示同情与支持的进步人士胡竺冰出任无为县县长,同时委派翟宗文担任庐江县县长,马忍言(冯宏谦:)为巢县县长。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为皖中地区的抗日斗争注入新生力量,构建更为坚实的抗日政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