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帆船沿着长江和巢湖航行时,徐吉标的心始终悬着。一方面,他要警惕暗礁险滩与风浪的威胁;另一方面,更要提防日军和伪军的盘查。一旦被发现船上藏有新四军的军需物资,不仅他自己性命难保,整个运输线也会被切断,这对新四军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
遇到日伪军的巡逻船只靠近,徐吉标总是强装镇定,凭借着平日里积累的机智和应变能力,与敌人巧妙周旋。他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如货物是为其他商家运送的普通用品,以打消敌人的怀疑。每一次成功躲过盘查,他都暗暗松一口气,但心中的警惕丝毫不减。
胡常英也深知这一使命的重要性,在船上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协助徐吉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他们在这条充满危险的运输线上默默坚守,如同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明灯,为新四军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力量,为抗战胜利的希望之塔添砖加瓦。
徐吉标和胡常英,这两位肩负着为新四军运输军需物资重任的革命志士,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使命色彩。表面上,他们是一对夫妻,在往来上海与合肥的运输船上,以寻常夫妻的模样示人,然而,这不过是他们为了更好开展工作而采用的身份掩护,实际上是并肩作战的革命同志。
在大帆船上,他们配合默契,像真正的夫妻那样相互照料。胡常英烧饭时,会格外留意徐吉标的口味喜好;徐吉标在应对航行中的种种状况时,也时刻将胡常英的安危放在心上。但在这看似平常的相处背后,是对革命事业的高度忠诚与担当。
每一次启航,他们都深知自己身处险境,除了要应对长江的暗礁险滩、巢湖的狂风巨浪,还要时刻警惕日伪军的盘查。当遇到敌人靠近,他们以夫妻间自然的互动来掩饰内心的紧张。徐吉标会熟练地搂住胡常英的肩膀,用亲昵的语气与她交谈,巧妙地化解敌人的怀疑目光。
在漫长而孤独的航程中,他们交流的不仅仅是运输任务的细节,更多的是对革命胜利的憧憬。那些在船头轻声谈论的理想,在烛光下分享的对未来新中国的期盼,成为他们在艰难岁月中坚守的动力。他们虽以假夫妻之名开展工作,可在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彼此间建立起的信任与情谊,却如同真夫妻般深厚且坚不可摧,支撑着他们在这条隐秘而危险的运输线上,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十六章:运输线上革命意志闪光芒
合肥的交通员匆匆找到徐吉标,带来了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胡常英的身份在合肥已然暴露。这个消息瞬间让徐吉彪的心头笼罩上一层阴霾。交通员严肃地告知他们,不能再回合肥义城老家——义城大张圩南埂了,那里已经危机四伏。
徐吉标听闻后,神色凝重,深知情况万分危急。胡常英身份暴露,意味着他们一直以来小心翼翼维护的革命工作网络出现了严重漏洞,随时可能遭受敌人的致命打击。不仅他们的人身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就连这条至关重要的运输线以及与之相关的革命力量,都可能因此陷入绝境。
徐吉标与胡常英紧急商议应对之策。他们明白,此时必须保持冷静,任何慌乱都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尽管心中满是对家乡和过往安稳生活的不舍,但他们更清楚革命事业高于一切。短暂的沉默后,两人迅速做出决定,暂时放弃回到义城大张圩南埂。
然而,这一决定意味着他们要彻底告别熟悉的环境,重新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继续在敌占区开展危险的运输工作。但他们眼中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坚定的目光中透露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他们深知,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上,危机随时可能降临,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给新四军输送至关重要的军需物资,他们必须勇往直前,在未知的困境中开辟新的斗争之路。
在得知胡常英身份暴露的严峻形势后,为了胡常英的安全,徐吉标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胡常英留在缺曲口,让她在家中学习织渔网,以此作为掩护,暂时远离危险的运输工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