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太子启的思贤苑,也可谓是人头攒动;
不知有多少地方郡县的青年才俊,带着满腔抱负来到长安,用尽自己毕生,乃至家族世世代代积攒下的人脉,才得以踏足思贤苑之内,成为太子启的编外储备干部。
只不过,时移境迁,沧海桑田。
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哪怕是从‘太子启’变成‘天子启’开始算,也已经过去了六年多时间。
如今的思贤苑,已经见不到那些空有满腔抱负,却始终得不到天子启重用,故而郁郁寡欢的郡国才俊了。
早在天子启承继大统,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依旧没有从思贤苑调用几个‘门客’的时候,思贤苑内的郡国‘名士’们,就已经心灰意冷的整点起行囊,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现在,思贤苑只有本就佃租于此,且明显有些赖着不想走的佃农;
再有,便是曾隶属于天子启的太子亲卫,却又因种种原因而卸甲还乡,于思贤苑佃租农田度日的老兵。
这些老兵,是天子启的私兵。
而且是原始股!
刘荣原以为,天子启对这些老兵、对这些潜邸心腹不闻不问,是因为天子启刻薄寡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