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值得农民操心的,时水资源的抢夺,以及按时按量的灌溉。
真正意义上的‘农忙’,其实是秋收,以及秋收前的最后冲刺。
在这‘就差最后一哆嗦’的关键时刻,农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毕竟后世学子终生一考,决定的不过是未来好坏。
而对农民——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农民而言,一年的收成好坏,却是直接关乎未来这一年,家里会不会有人饿死、会不会有娃儿被卖给富户为奴婢,甚至于血脉能不能穿延下去的大事。
所以,哪怕知道这么做没有意义,每年的这个时候,农民们都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找来自己能找到的最富经验、最富知识的老者,来帮自己预估今年的收成。
哪怕得到老者‘今年收成不错,是个丰年’又或‘你今年种地种的不错,收成能比别家多些’之类的正面评价,农人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灌溉、除草,甚至于祭祀先祖、神明——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所求不过有个好收成。
过去这些年——乃至于过去千百年,华夏民族的底层民众,几乎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今年,或者说是最近几年的关中,秋收前后的氛围,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了不少。
农人们有条不紊的忙活着,虽然本能的抱有期待和忐忑,却无疑镇定了许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