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文、景两代天子在位时期,先后出现的张释之、晁错,乃至现任廷尉赵禹等人,让法家也开始跻身庙堂之高。
蛋糕就那么大;
话语权也就那么多。
过去,无论是权力的蛋糕,还是决策层面的话语权,都是被黄老学所独享。
等儒、法崛起,开始瓜分蛋糕和话语权,黄老学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衰败了。
当然了,除了基本盘被动摇,黄老学的衰败,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
——人才培养周期。
相较于其他诸学,黄老学培养人才的周期,实在是长到令人发指。
就说某个贵族子弟,记事儿的年纪识字开蒙,十几岁就开始研读黄老学说,顺风顺水学到四五十岁了——恭喜你,成功达为‘黄老学才俊’的入门成就;
等六七十岁,外加天赋异于常人,这才勉强能跻身‘黄老之士’的行列。
至于学问大成,乃至于成为黄老巨擘,没个八九十岁,根本就不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