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367章 诡寂 (3 / 12)
        如果单于庭的指示具体一些,比如:汉人的这个条件不能答应,换成那个;那个条件原则上不能答应,尽可能谈之类;

        那呼延且当还会感觉好受一些——毕竟有具体的指示,按照指示来就行。

        而今,仅仅只是得了个‘随便你怎么谈,谈出和平约定就行’的指示,却是让呼延且当纠结万分了。

        按照这个路数,呼延且当真要是答应了汉人的全部请求,代表匈奴单于庭割土求和,那呼延且当回程,踏上草原的那一刻,就必定会成沦为此番,匈奴单于庭‘割土求和’‘丧权辱国’事件的背锅侠。

        没人会在意匈奴单于庭,曾对呼延且当有过怎样的指示,更没人会在意作为正使的呼延且当,是否具备做这个主的权力。

        草原上,无论是哪个部族,无论是贵族还是牧民,都必定会说:都是这个罪人,害得我大匈奴割土求和,丢尽了脸面!

        就算单于庭多少还要点脸,愿意出面保下呼延且当,也顶多是保呼延且当性命无虞;

        从今往后,呼延且当无论是想建功立业,成为草原上的英雄,还是运筹帷幄,朝着呼延氏下一代部族头人的方向迈进,都几乎不可能具备成功的机会。

        用汉人的话来说:本次磋商,真要是按汉人的条件谈成,那呼延且当,就会葬送自己在匈奴单于庭的政治生涯。

        如果呼延且当并非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呼延氏出身的贵族,而是那些寻常部族的王子,呼延且当甚至都可能生出‘就此赖在汉人的地界,再也不回草原那鬼地方’的念头!

        只可惜:呼延氏贵族,和挛鞮氏王族一样,是和整个匈奴帝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