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应为如此,前世在1956年苏伊士关闭期间,世界航运的运费翻了几倍。
道理很简单,虽然美洲、欧洲航线只是增加了一倍多,但世界上的船只就那么多,增加一倍多的运输量,就会造成船只短缺。
所以,所有船队都会趁机提高价格,运费翻几倍就不能理解了。
当初1956年苏伊士运河未关闭前,运输至欧洲石油的价格是6~10美元,但之后则猛增至40~60美金每吨。让很多拥有船只的老板,一年时间赚了过去几年的钱。
不仅仅是美洲、欧洲的运费价格,整个世界的运费都会暴涨,因为船是流动的。
‘长江号’是环球行业的第一艘油船,当初陈光良说要用2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船队,实际上去年就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而环球航运的‘油船’,先是以‘长’开头命名,例如长江号、长隆号、长运号当然,船体上基本是以英文,中文更多的是船员们和内部的命令。
毕竟在世界上做生意,此时中文还是行不通的。
“过苏伊士运河了,打起精神来!”
随着‘老资格’船长滕士标的一声提醒,所有的华籍海员纷纷激动起来。
有高级海员感叹道:“当年,就是这个苏伊士运河,我们华人的招商局船队,被英法管理者刁难,说华籍船长不能驾驶船只通过,只能欧美籍的船长才能通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