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五十,吴铭打开吴记川饭的店门时,李二郎正倚在檐下打瞌睡。
“二郎。”
吴铭拍了拍他的肩头。
李二郎立时惊醒,忙叉手唱喏:“吴掌柜!”
“几时来的?”
“某怕误了时辰,四更便起了。”
这话令吴铭意识到自己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宋朝没有闹钟。
官方计时主要靠日晷和莲花漏,有“守漏人”长驻谯楼中全天候值守,除了维护计时仪器、调整秤漏的权衡外,每逢更点须通知更夫(多为头陀)向全城报时。
头陀的打更声就是老百姓的闹钟。
可这种闹钟响铃的时间是固定的,从戌初一刻(19:12)打第一更起,至寅正四刻(4:48)打第五更为止,一共响五次。
为了不迟到,李二郎只能在打四更时(凌晨两点半左右)爬起来,也就是说,这小子在这儿等了近一个小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