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扶的宅邸离着州牧府极近,这是刘璋给他宽待,避免董扶前往州牧府的路途过远,劳累到了董扶这位长者。
因此,不多时董扶就到了州牧府,跨过门槛,走入了府内。
“董公。”成都令董和在廊下碰到了董扶,他拱手施礼,向着董扶这位益州大儒执弟子礼。
“是幼宰啊。”董扶面露和洽的笑意,他对董和这位同姓的后进很是看重,一则董和清廉俭约的性情很是对他的脾性,以往蜀地富裕丰实,民风奢侈,在董和带头节俭,制定规则,蜀地的风气有所改善,二则董和的治才他非常欣赏,在董和的治理下,成都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称得上是大治。
立于廊下交谈一番后,董和告辞而去,董扶则继续前行,向着议事厅走去。
“久不见董公,何以今日有雅兴来点卯。”
议事厅内,益州长史王商见到董扶到来,他立即放下了手中笔,站起身来向董扶致敬,并调笑了一句。
“闲来无事,四处走走,活动活动一下筋骨。”董扶踏入议事厅,在王商上前搀扶下入了座。
近前扶董扶入座后,王商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但见他面前的案几上,案牍文书堆的小山一般高,若不是董扶身材高大,要是矮上一个个头的话,就只能瞧见王商头顶的幅巾,而看不到王商的脸了。
“自明公征讨米贼张鲁以来,事务繁杂,案牍如山,文表你是日见消瘦。”董扶见着王商略显清瘦的脸蛋,他直叹了一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