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的赵青松将踏实又饱经风霜的父亲和游手好闲的哥哥接了过来,自己一边做砚台一边拉生意。
他虽然只读过两年私塾,但天份极高,吐词文雅,出口成诗,来买砚台的儒商见了这位小神童无不啧啧称奇,单单与他做砚台生意,不买别人的砚台!
一年时间不到,赵青松在砚台的商人中名声大噪,生意越做越大!
久闻江南人物繁华,文人风流潇洒,赵青松携易水砚中的极品和上品,装了满满的三大车,随极为熟悉的江南商人到江南走了一趟!
这一趟下来,砚台生意做的极为成功,发财数十万!
但这一次江南之行,也让聪慧的赵青松第一次领略到了人生中难言的辛酸和莫测的凶险!
也彻底的熄灭了他心中的科举的火苗!
赵青松敏锐的发现读书人在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就早已经拉帮结派,泾渭分明了!
早在考试之前,能不能考中,恐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像他这种无从拉关系的北方考生,要想上榜,千难万难!
就算是考中当上了官以后,斗争起来更加是步步凶险,一不小心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