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军迷都应该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失败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切断城内苏军的补给线,大量的生力军和装备物资就是通过伏尔加河上的交通线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前线的。
德军当时占领了90%的城区,却始终未能拿下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原因,就是因为苏军占据了马马耶夫岗、巴甫洛夫大楼等支撑点。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苏德双方为了争夺这个马马耶夫岗投入了大量部队,惨烈的拉锯战使马马耶夫岗的阵地反复易手,最终苏军在马马耶夫岗的誓死抵抗换来的是整场战役的胜利。
而战役结束时,双方倒在这个高度不过1百来米的山岗周围的尸体已经高达数万具。
对国军来说,紫金山不仅仅是一道天险屏障,而且还是一处随时可以威胁日军攻城的腹背之刺。只要在北高峰上设立炮兵阵地,炮火可以覆盖整个南京城东地区,让日军心有顾忌,不敢放手攻城。
所以不论是南京城是不是要坚守,紫金山都是中日双方的必争之地。
历史上,紫金山是由当时最精锐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防守。只是彼时的教导总队才刚刚经历淞沪会战的大溃败,本来1万8千余人的兵力只剩7千余人,还要分兵防守中山门和太平门,在紫金山的防御兵力明显不足。
而且,当时教导总队构筑的工事和碉堡大多都建在山体之上,虽然也算得上坚固,但却承受不住日军重炮和直射火炮没完没了的炮击,人员伤亡也非常大。
关键是,教导总队对于日军大量使用***和毒气弹缺乏足够的防御手段,导致部队牺牲太大,坚守紫金山7天之后就不得不撤出紫金山,退回城内防御。
第1772章紫金山
紫金山位置是如此重要,算得上是南京城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所以周文责无旁贷,主动将防守紫金山的重任承担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