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淞沪战场的局势变化,他开始不得不佩服周文的预见性。
在淞沪战场进入双方比拼消耗的相持阶段后,日军要通过迂回战术一举打破战场僵局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要知道,此时日军叫嚣的速胜论还在其国内舆论和军界大行其道,如果在上海就跟中国军队僵持个半年一年的,那还叫什么速胜。
所以,按照日本人的尿性,采用迂回攻击就变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而在临海地区,在防御薄弱的海岸线进行登陆,就是日军最合适也是最习惯的迂回战术。
只是,对中国军队来说,你知道归知道,却是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办法。
你想想,海岸线那么长,登陆地点选择面那么广,你就是多了个几十上百万人也很难防得住。
所以从淞沪战场撤退也就成了中国军队的唯一选择。
不撤不行,一旦被鬼子包抄了后路,不说后勤支援什么的都断了,就是军心士气也会迅速被瓦解,那就是一场后果非常严重的灾难。
这些情况,陈上将和总参谋部的诸多将官们都做了多次推演,也看出了其中的巨大隐患。
见到自己不着痕迹的一记马屁有了效果,陈上将就打铁趁热说道:“卑职建议,先把刚刚增援到的21集团军部署到吴福线,将在淞沪战场调换下来的7个德械师部署在锡澄线,一边进行整补一边做好防御准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