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由军委会召开的记者招待会,这次大捷的指挥运筹之功,自然就落在了他校长的身上。
这就是掌控了国家中枢的好处。
莫非你的第二战区,你的中央党部教导总队就不是我军委会管辖的部队了?
所以嘛,只要是我民国任何一支部队取得的战绩,自然就是我军委会、我校长本人指挥得当的结果。
你个阎老西再是把一封电文写出花来,本校长如果不提你一句,也也只能在旁边吹胡子干瞪眼。
看到校长心情不错,陈上将借机再次提出了自己早在一个星期前就给校长的建议。
“委座,目前日军不断增兵上海,其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我方战争之初设定的,将日军的主力引到南方的战略已经完全成功,现在是不是可以着手从淞沪战场如何撤退的安排了?”
要说这个陈上将,虽然在具体指挥打仗方面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其人的战略眼光却是民国时期众多高级将领中少有的。
他一贯支持百里先生的持久战以及以空间换时间的抗日方略,对于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和优劣势都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他知道上海实在不是什么久战之地。
现在国军已经在上海投入了近15个德械师和10个半德械师,可以说是将中央军的大部分主力精锐都砸在了淞沪战场。再加从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地调来的各地方军阀部队、还有原东北军的一部,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