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步兵与炮兵的距离至少几公里,彼此间常常在视距外。他们虽然在同一个战场上,但大多时候都在不同位面作战。
迫击炮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它机动灵活,可以躲在战壕内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虽然射程短却有很强的生存能力,不像75炮一样暴露在阵地外会随时会被敌人远射程火炮压制。
它的与步兵协同不像75炮和105MM火炮那么困难,即便没有通讯工具,步兵也可以通过喊话、吹哨、打旗联系。
于是,步兵再次从无炮转变成有自己的火炮。
这是前线部队无法拒绝的,这是从无到有的飞跃,拒绝的人显然是别有用心。
事实也是如此。
最先装备迫击炮的是第6集团军第51步兵师,这是加利埃尼能直接指挥的部队。
这不是加利埃尼自私,而是不管参训的军官们如何反馈,各利益集团依旧拒绝装备迫击炮。
他们大多数是“进攻理论”派,指挥官们坚持75炮的射程和射速是最完美的进攻火炮,没有任何装备可以取代。
“防御理论”派则普遍认为需要更远射程的火炮,这样才能在敌人火炮射程之外将挡住敌人的进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