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煦是进攻派,贝当是防守派,他们原本就争论不休。”
“议会强调军方需要不同的战术,因此命令福煦不干涉贝当的指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再正常不过了。”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夏尔,否则可能会因为比尔桥的防御方式打起来。”
(注:比尔桥是位于比藏西附近的一座小桥,福煦和贝当的防区以它为界,但两人作战理念不同,因此桥北桥南的防御界线分明。)
……
夏尔没参与这些“斗争”,他按部就班的在凡尔登至梅济耶尔一带修公路、修铁路。
他始终认为后勤补给是最重要的。
一旦开战,士兵和军火要能运到梅济耶尔,梅济耶尔一带的煤、钢材及其它物资能运到兵工厂,仗就赢一半了。
最后再把机场和航空团往默兹防线后方一摆,夏尔的部队就成了“定海神针”。
夏尔不关心福煦和贝当的防御孰优孰劣,因为即便德军突破了他们的防线,夏尔的空军和机械化部队也能第一时间赶到并将其消灭掉。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不只是针对德军,也针对福煦和贝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