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六百七十章 改进防空炮 (1 / 6)
        第六百七十章改进防空炮

        坦克炮的发展,经历由滑膛到线膛再由线膛到滑膛的过程。

        最初坦克炮大多是滑膛,“圣沙蒙”直接装上75炮只能算是异类。

        这时是因为坦克更简陋,大多数人对它的概念是“挡子弹”的盾牌,对炮没有太大的精度要求。

        但随着坦克的发展战场对坦克炮的要求越来越高,坦克炮逐渐转为线膛炮。

        比起滑膛炮,线膛炮有诸多优点:射程远、精度高。

        这在坦克战中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

        敌我两辆坦克相遇,同样的距离、同样的装甲能力,打得准的线膛炮往往能一击命中大获全胜。

        这对滑膛炮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二战时期大多坦克炮都采用线膛。

        但这一切,却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现而彻底颠覆。

        (上图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的马鞍型弹托在发射途中会自动脱落,因此称作“脱壳”,最终射向目标的其实是一枚带着尾翼的箭形弹体,能保持飞行的稳定而不是在空中打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