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进攻一方,却只需要不断观察,从这700多公里长的防线找到一个漏洞再突破,就能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要说的‘攻大于防’。”
一众军官恍然大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如果用上华夏成语其实很容易解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防守方是那个“千虑都不能一失”的智者,而进攻方却是那个“千虑只要一得”就能获胜的愚者。
接着有军官发出欢呼:“中将说得对,‘攻大于防’就说明福煦将军是正确的,这是对‘进攻理论’的辅证。”
“不。”年轻少校当即出声反对:
“夏尔中将说的‘攻大于防’与福煦将军的‘进攻理论’是两回事。”
“福煦将军的‘进攻理论’片面强调进攻的优势不考虑其它因素。”
“而夏尔中将说的‘攻大于防’,指的是我们必定能在敌人的防线中找到弱点,并以这个弱点为中心突破再扩大战果。”
夏尔心下暗赞,这个少校还算有见识,他至少不会像其它军官只是简单的把理论分为“进攻”和“防御”两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