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所有哗变士兵包括第6集团军在内,都在担心夏尔是否能做到“尽量避免无意义的进攻”。
这谈判条件其实是句不可量化的空话。
什么叫“无意义的进攻”?
标准是什么?
从一天牺牲10万人降到一天9万,或者8万?
出于这方面考虑,哗变士兵依旧不愿意轻易妥协,他们希望夏尔能给他们一个确定的答复,或者一个保证。
然而,夏尔指挥着13万几近崩溃的第6集团军,轻松击溃德军20万之众的第2集团军,代价只有一千多人却打死打伤德军一万余人,并将防线推进了5公里。
这就是给士兵们最好的答复。
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有意义的进攻”。
就是他们想要的战斗。
如果能打这样的仗,可以带着荣耀、尊严和自豪活着,可以不需要像绵羊一样被赶到敌人枪口前无意义的死在无人区里腐烂发臭,他们为什么要哗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