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权年少有志,十二岁出门游天下。见过江湖恩怨是非,见过民生多艰,见过朱门高户酒肉臭,见过世家勋贵鼎铛玉石,也见过影响他一生的下三门难做儒。
所谓下三门,以寒门为首,下面是布衣庶民、商贾。
五年游历,他见到了许多有才情有学识的下三门读书人。
商贾不需说,商贾重利轻义不符儒家思想,自古便是不做儒,不致仕。
他见的最多的是寒门布衣,他们无钱点灯,便逐月光夜读、囊萤夜读。无钱买笔墨,便刻石练字,执枝沙土。无钱买书,便做工借书,厚颜。
黄公权也出身寒门,也是举家之力赌一人之身。所以他觉得这不算什么,这是虽处穷困而志不屈,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
但是五年游历,他明白了并非如此。儒家气运有数,上三门不许下三门做儒,与他们争夺儒家气运。
教化万民是儒家圣人思想,上三门不敢堂而皇之的断绝下三门的读书路,便巧立名目设下了许多桎梏,让下三门最多只能做个后天儒士,难望先天。
黄公权理所当然只是因为他是年少成名的神童,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他的惊世才情打破了下三门向上的诸多桎梏。而天下绝大多数下三门的读书人并非如他一样天赋惊艳,根本难以撼动那如天堑般的门槛。
下三门做儒如过龙门。
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