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眼神是不加掩饰的厌恶,心中恨不得将这群大逆不道的儒生全部坑杀。
赵高对儒生群体有着天然的厌恶,这种厌恶有两层原因,其一是源自儒家。
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概念起源于道家,但在最早时道家的主流思想是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思想是旁支。
后来儒家圣人引用天人合一思想,并由此发展出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体系。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体的完整性是与天地自然相和谐的体现,强调人的完整性,而太监恰恰是对这种完整性的破坏。
而且儒家重强调仁爱和孝道,太监的产生往往代表着家庭的悲哀和伤害,这是不仁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违背了孝道。
在儒家看来太监的存在违背了自然、道德和儒家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的天然对立者。因而儒生对宦官极为看不起,是打心眼里的厌恶。
这是思想上的冲突,双方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第二层原因是儒官多私,相比较于忠君爱国,他们更想要青史留名。
史书留给大臣的笔墨并不多,无非是对奸臣的唾骂和对忠臣的称颂,所以谏臣都是儒家出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