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26明朝也有寒假 (1 / 4)
        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八月让俺答汗部打到京城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

        而在鞑子撤兵后,自然就要对此战进行清理,有功要赏,有过要罚,勤王卫所糜烂的事儿也发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一月三十日,命查南京四十二卫屯田隐占侵削诸弊,其本丁逃绝他户佃种者,俱署名补伍,不则将原田入官,改募屯军给之。

        原来自八月下旬勤王诏书抵达陪都应天府后,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及南京兵部立即就把调兵令快速发往各卫所,督促其尽快集结人马北上勤王。

        但是实际的结果就是卫所糜烂以不堪用,整个过程都是拖拖拉拉的,甚至在九江卫过了南京前往镇江后,大部还未集结起来,卫所的实际状况可见一斑。

        虽然时任南京主官尽量压制了下面的传言,但是这些消息在数月后还是传到了督察院中。

        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就是三司会审。

        都察院主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察院经。

        又依照十三个布政使司(相当于行省)分成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

        明朝的都察院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几乎就是最高监察机关。

        朱元璋设计的政治架构非常有意思,大官小权,小官大权是明朝官场的一个特点,而这一特点在都察院就显得更加明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