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跟漕船不一样。
明朝造海船的巅峰,就是永乐初年,最高一年的产量就有沿海海运船二百四十九只,郑和宝船更是巅峰之作。
之后就是停停又造造,造造又停停。
永乐十二年,议罢海运,不允,十九年再议,暗有削减。
到了正统元年,“一切造作悉皆停罢”,直到几年后英宗亲政,再度复造。
当然远海是别想,只能跑跑沿海海运,几个船厂再度复建,“正统七年、令南京造遮洋船三百五十只”,耗时三年,好歹是造出来了。
但土木之变前后又不行了,先罢海运,再减产,“止存一十八只”,海运名存实亡。
弘治十六年,复减四只,正德四年,前船俱罢,五年议复造,未几,嘉靖三年奏罢。
到了隆庆五年再开海的时候,已经实质上停了百年,只能“支节慎库银一万五千两,并淮扬商税银一万五千两”,到民间“雇觅堪用坚固海船”。
所以,从隆庆五年,一直到今年所试运的海运船只,都是去民间搜刮来的船只,加以“加修完备,装载漕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