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不服王世贞与李攀龙号令的,轻则降低社内排名,重则开除社籍。
六子之一的谢臻年资既长,性格狷介,对王世贞屡不服从,某次,拒“和《五子诗》”后,王世贞立马就开会将其削名。
哪怕有人说五子不行,王世贞也决意不改。
随后,五子之一的吴国伦,因“阿党伯俊”之事,亦是被王世贞降低社内排名。
《六子图》也跟那幅画一样,随之涂涂改改,有了好几个版本。
同时,王世贞又陆续创作《后五子篇》、《广五子篇》、《续五子篇》,进一步扩大文盟的群体规模。
所谓“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
另一方面,王世贞独操文柄,又将其影响力运用于政坛。
王世贞认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立志撰写一部明史——文坛盟主要修史,哪怕是野史,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除了书法史、科举史、谥法史这些正经东西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大臣们的个人史。
野史都是主观的,王世贞著史,私货更是没少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