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紧握的手,映衬着荒凉的月球。这张“月球握手”照片,成了全球报纸的头版头条。SEA宇航员主动向苏联宇航员提供帮助,邀请他们进入己方矿车舱室的画面,被反复播放。
当宇航员们在新希望一号矿车的驾驶舱内脱下宇航服,在拥挤的空间里,曾经生死相搏的人们,对着彼此露出了笑容,这个象征着和解的画面,传遍了整个世界。
国际舆论的风向瞬间转向,《泰晤士报》用“超越国家的人性光辉”为题,盛赞这种在枪口下诞生的救援;美联社则评论:
“在没有国界的星球上,人类终于想起了彼此都是同类。”
与此同时,李毅安与勃列日涅夫的加密通话持续了超过一个小时,当双方宣布从琉球东部海域撤出战略核潜艇、从巴格达基地撤回中程导弹的消息传来时,华尔街的股指跳涨3%,永安交易所的军工股却应声下跌。那些悬在热点区域上空的战略轰炸机,如同收起利爪的猛禽,分批返回了本土基地。
和平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阴霾,关于月球未来的讨论已如潮水般涌来。《纽约时报》的社论忧心忡忡:
“这次危机侥幸平息,但月球就像一个没有交通规则的十字路口,下一次相撞只会更加惨烈。”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直言不讳:
“无国界状态已成为月球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建立明确的管辖框架。”
就在人们提出自己对未来的担心时,在联合国,各国代表们已经在那里展开了辩论,就在危机结束之后,几个非洲国家代表提交议案,要求月球的未来进行讨论。
此时联合国大会上的争论正达到白热化。刚果代表率先举起木槌形话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